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发展趋势及成本分析
思瀚产业研究院 雲迹科技    2025-03-22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概览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旨在提供人机交互的端到端服务。通过集成先进的AI功能,其被设计用于了解及响应人类需求,做出面向服务的决策,并执行直接提高人类舒适度及满意度的任务。部署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旨在提升人类体验并优化各种场景的服务运营。例如,与工厂中用于仓储目的的传统AMR不同,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提供灵活的、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能够迅速响应动态和自发需求。这种适应性使智能体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显著增强人类体验及运营效率。

另一方面,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是传统机器人的高级版本。与传统机器人依赖预先设计的控制算法且智能水平较低不同,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在感知、规划、记忆和行动方面集成了先进的AI技术。其通过持续学习及机器学习提升性能,以优化算法,藉助通讯网络实现集体智能,这是传统机器人无法企及之处。传统机器人受限于特定场景和固定生产线,生产效率有限。

相比之下,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展现出卓越的可扩展性和迁移性。凭藉可适应的硬件和软件,其可以针对不同场景进行定制。其基于云的架构和AI算法支援情境化分析,展示了可迁移的学习能力,使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够灵活地为各种应用提供智能回应。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目标市场

假设所有设施对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硬件及软件的需求都得到充分满足,按2023年末提供服务的设施数量乘以其于该年度在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软硬件上的潜在採购需求计算,2023年中国不同场景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目标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9,803亿元。其中,2023年酒店佔总目标市场规模中的约人民币4,500亿元,是2023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总目标市场规模最大的板块,包括软件需求约人民币465亿元及硬件需求约人民币4,035亿元。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增长迅速。以收入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人民币15亿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30亿元,年複合增长率为18.7%。在AI技术进步、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多功能性及可扩展性不断增强、下游行业对优质、高效及一致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利好政策的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将进一步增长,于2028年将达到人民币97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複合增长率为26.5%。

酒店场景是2019年至2023年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规模最大的板块,预计至2028年一直保持该状况。中国酒店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以收入计)由2019年的人民币5亿元增至2023年的人民币11亿元,年複合增长率为20.8%,预计2028年将达到人民币36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年複合增长率更高,为26.4%。

中国医疗机构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以收入计)于2019年至2023年期间的年複合增长率达到57.7%。预计自2023年到2028年,该市场将继续以47.6%的年複合增长率增长。在中国,工厂场景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场景,按2024年收入计,市场规模为人民币0.03亿元,预计于2028年将达到人民币9.7亿元,市场可渗透的潜力巨大。其他场景包括娱乐场所、社区、商业楼宇及其他服务场景。预计中国其他场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人民币10亿元增至2028年的人民币22亿元,年複合增长率为16.0%。

关键驱动因素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预计将持续增长,而该预期主要归因于以下关键增长驱动因素:

AI技术进步加速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发展 :AI技术(尤其是大模型及多模态AI)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行业扩张的重要催化剂。大模型使机器人能够理解及生成类人文本,这对于实现高级的自然语言理解及交流至关重要。多模态AI进一步增强了这些能力,使机器人能够解读及处理视觉、听觉及文本数据等多模态信息,从而形成更细緻的环境感知。这些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使机器人能够承担以往仅属于人类专业领域的任务,如执行複杂指令或进行高级对话。

多模态AI的融合还增强了机器人的数据分析能力,这对于需要精确识别物体及感知环境的任务至关重要。随著该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将为机器人开启从工业自动化到客户服务等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市场潜力。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可降低下游场景的潜在风险并提高效率:在各个行业对优质、高效和一致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解决各种下游场景面临的关键挑战,这些场景传统上与低效率、延迟响应和危险的工作条件作斗争。在酒店,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提供全天候送货服务,确保快速响应和一致的性能,而不会出现疲劳或差异性。工厂受益于其便利人员和货物之间运送的能力,而在医疗机构,他们安全地处理辐射敏感用品等危险物品。

通过提供可靠和标准化的服务,机器人服务智能体不仅满足消费者的期望,还提高客户忠诚度,推动了业务增长。其执行重複性任务的能力限制了劳动力成本,而其适应性和可伸缩性使其成为具有价值的长期投资。在危险或极端环境中,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可以降低事故风险并确保精确操作,从而牢固地确立自身作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资产的地位。

标准化及模块化的设计令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具备多功能性及可扩展性: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功能多样性及可扩展性源于两个关键因素:模块化硬件设计及软件适应性。模块化硬件使单个基础底盘能够集成可互换的上部模块,以执行清洁、送物或消毒等任务,组件可轻鬆交换或重新配置,以满足运营需求。软件的可扩展性确保了不同服务系统与应用之间的无缝集成,使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及应用场景。此灵活性可确保机器人服务智能体随著业务需求变化及新技术进步而发展,同时提高运营效率及保证长期适应性。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政策利好:中国政府强调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行业的重要性,并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行业的发展,目前该行业已成为中国数字化及智能化产业转型的关键驱动因素。该战略支持在专门针对机器人市场发展出台的政策下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框架基础。2023年,工信部发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确定了2025年及2027年的目标。2021年发佈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旨在实现核心技术及高端产品的突破。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产业与AI及自动化一起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以提升制造业标准。

未来趋势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主要趋势包括:

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加速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是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的重要驱动因素,加速了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大规模商业化。例如,由于国内替代产品日益增加,计算主控板的单价由2021年的约人民币1,800元至人民币2,500元╱台显著下跌至2024年的人民币1,000元至人民币1,800元 ╱台。此外,由于技术创新及市场动态波动,轮毂电机的单价由2021年的人民币400元至人民币800元╱台下跌至2024年的人民币250元至人民币500元╱台。上述降价进而大幅降低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整体制造成本。该等趋势共同突显生产成本的下降趋势,促进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在各行业的更广泛採用及快速商业化。

拓展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下游场景及商业模式: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正呈现出不断扩大各行业场景的趋势。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最初部署于酒店、工厂及餐厅等特定环境,现正将其应用范围拓展到校园及医疗机构等新环境。这一趋势得益于其高效执行任务、提高安全性及提供一致服务的能力。随著机器人服务智能体进入新场景,其也将推动商业模式的变革。新的收入来源可能会出现,例如按使用付费模式、基于性能的合同,甚至是在技术提供商与终端用户之间建立特定服务的合作伙伴关係。

成本分析

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由数百种原材料构成,每种原材料的属性、功能及价格存在显著差异。生产机器人智能体的主要原材料主要包括控制板、激光雷达、RGBD摄像头、电池、电机及接口显示屏。鉴于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原材料种类繁多,其产品价格与不同原材料的相关性相对较低,但考虑到基于成本的定价策略,一种或几种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可能会对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最终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价格由2021年的人民币20,000至40,000元下降至2023年的人民币17,000元至人民币34,000元。此下降不仅仅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主要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大幅波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等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的功能。为了说明,为送物任务设计的智能体与为清洁服务设计的智能体相比,可能具有不同的定价,这反映了此有关技术的不同功能及应用,突显市场动态的複杂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