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MRI 设备行业技术概况、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思瀚产业研究院 健信超导    2025-05-10

(1)医学影像设备概况

医学影像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对人体施加包括射频信号、X射线、超声、可见光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在临床诊断和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医学影像设备是施加物理信号并记录和反馈信号的设备和仪器。医学影像设备包含诊断影像设备与治疗影像设备两类。依据设备大小和成像机制的不同,临床常用的医学诊断影像设备可分为 MRI、CT、XR 和 PET 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超声和内镜等其他医学影像设备。

其中,MRI 影像设备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医学影像设备,在骨关节、软组织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具有多参数成像、无创无痛、无电离辐射、较高的组织分辨力等特点。

(2)MRI 设备技术概况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内的磁性核(多数为氢核)在磁场中表现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技术,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基础是核磁共振理论。MRI 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如下:

①通过 MRI 主机启动扫描程序,调整扫描参数;

②扫描指令通过计算机传递至 MRI 谱仪系统,生成扫描所需的梯度和射频发射信号,分别通过梯度和射频发射系统进行放大;

③射频信号通过发射线圈激发处于磁场中的待扫描部位原子核,产生核磁共振信号;梯度信号通过梯度线圈在扫描区域内产生磁场梯度,对不同空间位置编码;

④射频接收线圈接受核磁共振信号,并将其放大传输到谱仪;

⑤MRI 重建软件将信号转化为可供阅览的图像信息;

⑥重建后的 MRI 图像进行后处理。

MRI 设备可根据磁体的类型分为常导型、永磁型和超导型 MRI。根据磁体产生的静磁场强度主要分为低场 MRI(<0.5T)、中场 MRI(0.5-1.0T)、高场MRI(1.5-3.0T)及超高场 MRI(>3.0T)设备。受制成磁体的原材料磁学性质及磁场发生原理的限制,目前中、高场及以上的磁场强度只能通过超导磁体获得在 MRI 设备发展初期,MRI 设备主要使用常导磁体和永磁体技术。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常导磁体逐渐退出市场,永磁型 MRI 设备因场强偏低,临床应用受一定限制。随着超导技术日益成熟,其逐渐成为 MRI 设备的主流技术路径。

目前,1.5T 及 3.0T 超导 MRI 设备为临床应用的主流机型。国产 MRI 设备行业发展推动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及产品价格下降,2023 年起,国家卫健委取消对 1.5T 及以上 MRI 设备的配置管理,1.5T 及 3.0T 超导 MRI 设备均出现下沉普及的发展趋势。其中,3.0T MRI 设备原主要由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与科研机构采购,近几年已开始下沉到其他三级医院;1.5T MRI 设备成本较低,在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使用较为广泛,并逐渐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

相对地,永磁型 MRI 设备主要采用差异化竞争路线。与超导型 MRI 设备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购及运维成本较低,便于在广大基层用户群体中推广普及;二是采用开放式设计,既提高用户在扫描过程中的舒适度,减少幽闭恐惧症对被检者的影响,又能方便体型较大的人群使用,还便于 MRI设备在介入治疗领域的拓展;三是在磁场强度、设备尺寸等方面的设计自由度较高,从而满足特殊场景需求,可适用于 MRI 的专科化应用。

(3)全球及国内 MRI 设备市场规模

全球 MRI 设备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市场规模已由 2015 年的 75.0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11.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5%。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148.9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0%。

中国 MRI 设备市场规模已由 2015 年的 104.5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66.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5.3%;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227.6 亿元,预计年复合增长率 5.4%。

从设备主磁体类型来看,超导 MRI 设备是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2024 年全年装机总量占比超过 90%。从场强分布来看,以新装机量计,1.5T 和 3.0T 的MRI 设备是最主要的机型,分别占 2024 年国内市场全年装机总量的 53.9%和38.3%。在产品技术发展、临床精准诊疗需求增加、设备可及性提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预计至 2030 年,1.5T 和 3.0T 的 MRI 设备市场占比将相对稳定。

(4)MRI 设备竞争格局

1)超导 MRI 设备

自上世纪 80 年代超导 MRI 设备问世以来,以 GPS 为代表的大型跨国医疗设备生产商凭借先发优势在超导 MRI 设备领域长期占据垄断地位。我国在超导MRI 设备领域起步较晚,近年来,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国内厂商加快了追赶脚步,并涌现出联影医疗、万东医疗、东软医疗、深圳安科等知名企业。

2)永磁 MRI 设备

永磁 MRI 设备与超导 MRI 设备相比具有采购及维护成本低廉、易实现开放式设计等优点,在专科诊断及磁共振介入手术等领域具有稳定的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永磁 MRI 设备市场趋于集中,富士胶片集团及百胜医疗等永磁 MRI 设备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国内永磁 MRI 设备市场以万东医疗、福晴医疗等国产品牌为主。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