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发方面
国外同行业公司的多肽开发及工艺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Croda、Pentapharm、Lubrizol 等多肽化妆品原料的知名国际公司在多肽的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拥有近百年的历史,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具有非常完备的肽数据库和广泛的全球性资源,因此在氨基酸序列的筛选、新型多肽产品的开发、功效实现、产品应用等方面具有更强的技术与资源优势。
此外,国际头部原料公司在多肽的研究布局上,原创性研发的占比较高,除发现创新结构外,也深入研究结构背后的作用功效和通路靶点。目前国内多肽化妆品原料公司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两个层次:仿制肽、化妆品活性肽的创新。
国内多肽化妆品原料公司通常从仿制肽起步,即参照国外公司公开的产品氨基酸序列实现 1:1 还原,在 2021 年公布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 年版)》中多肽原料为 70 余种,而在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目录中有逾 1,200 个涉及多肽的化妆品原料,许多国外批准的多肽化妆品原料尚未纳入国内原料目录中,国内多肽原料仍有大量可以仿制的空间。
目前,大部分国内公司仍然停留在仿制肽阶段,缺乏创新原料研发能力,国内仅维琪科技等少数公司具有创新结构原料的开发能力并已推出相关新原料产品。此外,对比国际同行业公司,国内公司缺乏对原料的系统性研究,在技术深度与产品矩阵丰富度方面还有待提高,目前整体上仍处于追随国外多肽原料公司的阶段。
(2)生产方面
多肽化妆品原料的生产制备方法分为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分离提取三大类。化学合成分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生物合成分为酶解法、酸碱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基因重组法等。目前国内外多肽化妆品原料主要的四大生产制备技术为:固相合成法、液相合成法、酶解法、基因重组法。
化学合成是目前行业的最主流的生产技术路线;合成生物技术(酶解法、基因重组法等)是未来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技术难度较高且技术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尚未大范围应用。
化学合成法是利用天然资源或简单分子,通过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烷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合成具有特殊性能或较为复杂的化合物,然后经过分离、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较高的目标产物;
酶解法是用生物催化蛋白质降解得到目标产物,酶的种类和水解条件的选择是制备关键;
基因重组法是将动植物体内负责指导多肽合成的基因片段取出,转入酵母菌、大肠杆菌等宿主细胞中,基因片段与宿主细胞的基因进行重组,使宿主细胞拥有合成特定多肽分子的能力。
国内原料企业生产的多肽化妆品原料在纯度、含量、品质上不亚于进口原料。目前国际同行业公司基于研发创新和配方支持,对多肽的生产制备工艺围绕合成生物技术展开深入布局,如 Sederma 公司在 2018 年开始布局通过使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肽类产品,而国内生产企业则多以化学合成技术为主,目前仅部分公司初步布局合成生物技术,但总体而言,合成生物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和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和应用层面我国与国际市场的差距均不大。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