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国主要流域优良水质占比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全国主要江河流域近年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部分区域水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江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艰巨。2017 年以来国家针对主要流域生态整治直接出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政策,大力推动了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投资力度。
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告》,2016 年-2023 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众多水质断面中,优良水质(I-Ⅲ类)占比总体保持增长主要得益于我国近年对水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强,雨污混流入河、江河水体黑臭、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水污染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从而带动排水管网行业的投资与发展。
②我国诸多流域出台法规政策解决江河流域生态修复,推动排水管网更新修复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A.长江流域
2021 年《长江保护法》作为我国首部流域法律正式颁布实施,2021 年 9 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政策的方案》,提出完善财政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保障长江大保护行动方案落地。2021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进一步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细则及意见。长江流域治理以央企引领为主,三峡集团发挥骨干作用。
截至 2022 年底,三峡集团生态环保业务布局覆盖沿江 11 省市,累计建设及运营管网长度 1.8 万公里。“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规划约 1 万亿投资规模的 70%将部署在长江沿线,将长江打造成为国内最大沿江生态走廊和全球最大沿江清洁能源走廊,其中长江大保护投资规模达 5,000亿元,年均投资 1,000 亿元。
B.黄河流域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2 年 6 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3 年 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及管网更新修复,全面实施雨污分流,该规划强调到 2025 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 9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 40%以上;到2030 年,实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 70%以上。黑臭水体治理空间广阔,从而带动排水管网的行业的投资和发展。
C.珠江流域
2019 年 11 月,水利部发布《珠江-西江经济带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主要水系为基础,对珠江流域重要河段的岸线保护与利用进行了规划,规划范围内河道总长 2,356 公里、岸线总长 4,851 公里。珠江流域周边城市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工业园区较多,污水排放规模较大,且南方地区降雨量多,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管网承受的负荷较大,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更新改造仍维持较高市场需求。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