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宠物医疗千亿级市场待挖掘,全国连锁是最优模式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20

宠物医院是给宠物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在整个宠物产业链中位于下游,直接与宠物和宠物主对接。宠物医院从上游的医疗设备、动物保健、食品加工生产商处采购设备耗材、疫苗兽药和食品保健品,招聘宠物医师,为宠物提供包括驱虫、体检、疫苗免疫、检验、诊断、药品、手术和住院等医疗服务,部分机构还提供了食品销售、洗澡美容和宠物寄养等其他服务。

1、宠物医疗需求增长带动行业规模扩张

我们认为,宠物数量增长、宠物拟人化趋势和宠物老龄化趋势共同带来宠物医疗市场规模扩容。宠物数量持续增长带来消费基础扩大。根据德勤宠物食品行业白皮书数据,我国宠物犬猫数量在 2017 年之前增长迅猛,而后步入稳健增长阶段,2010-2020 年 10 年复合增速 12.24%。根据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2024 年我国宠物数量达到了 12411 万只,同比增长 2.1%,其中宠物猫数量 7153 万只,同比增长 2.5%,宠物犬数量 5258万只,同比增长 1.6%。持续扩张的宠物数量带来了宠物消费的高基数,为宠物消费市场扩张和宠物医疗消费的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宠物老龄化趋势带来医疗服务需求提升。根据美国 Banfield 宠物医院报告显示,宠物犬猫的疾病多发在幼年期和老年期,特别是进入老年期,较严重的疾病如心脏类疾病、肾病、关节炎、肿瘤等疾病多发,带来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我国自 2012 年后进入宠物数量的快速增长期, 10%以上增速持续至 2018 年。也就意味着,我国老龄宠物数量会在 2022-2028 年快速扩张。贝恩的预测同样佐证了这一趋势,贝恩预计 2020-2025 年期间,老年组宠物(狗>8 岁,猫>10 岁)的年复合增长率约 13%,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我国宠物老龄化趋势日渐显著,医疗服务需求有望得到显著刺激。

宠物拟人化带来宠物主消费意愿提升。宠物行业白皮书调研显示,超过 85%的宠物主将宠物视为陪伴自己的家人。宠物主开始更多的关注宠物的细分需求与个体感受,也愿意在提升宠物生活质量,为宠物提供健康服务方面提升消费。目前病检检测渗透率相对较高,一二线城市宠物医疗渗透率较高,体检检测、低线市场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疫苗、驱虫、体检的常态化和对宠物健康的重视有望从一二线城市逐步向下沉市场渗透,从而带来单体医疗消费金额和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宠物医疗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容。

因此我们认为,养宠数量增加和宠物老龄化趋势增加了宠物医疗消费服务的总体基数,而宠物拟人化趋势增加了宠物主的医疗消费意愿,在三个因素共同驱动下,宠物医疗消费市场总量有望持续增长,在整个宠物消费市场中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2、千亿级市场待挖掘,行业有望保持快速成长

宠物医疗子行业位于宠物行业中下游,近年来,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截至 2024 年,我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达到 549.4 亿元,包含诊疗消费、疫苗消费和体检消费分别为 378.25、75.05 和 96.06 亿元。

我们参考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医院的收费项目对犬猫年度医疗消费金额进行了假设和拆分,不考虑驱虫药的开销(因为很多宠物主会通过网店和宠物店购买驱虫药),仅考虑疫苗、体检、绝育和宠物一生中大小病的摊销,我们预测完备的宠均医疗健康消费金额在 1500 元左右,如果考虑我国目前 1.2 亿只犬猫能够做到医疗服务全覆盖,则宠物医疗消费市场的终端规模有 1854 亿元的发展潜力。

而目前宠物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在 550 亿元左右,渗透率在 30%左右。假设到 2030 年我国犬猫数量能够保持1.5%的复合增速,即增长到 1.36 亿只,而老年犬猫数量按照 10%左右增速增长至 2030 年,则老年犬猫的占比提升至 26%左右,结构性提升 60%以上,因此我们假设宠物医疗消费的渗透率同比提升至 50%,对应我国宠物医疗消费市场规模增长至 1011 亿元,年复合增速 10.68%。

3、连锁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全国连锁是最优模式

《2024 年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统计显示,截至 2024 年 9 月,我国备案的宠物诊疗机构数量超过 2.2万家。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宠物诊疗机构数量约占全国总数量的 11%,新一线城市宠物诊疗机构数量占比约为 25.3%,一线和新一线的 19个城市宠物诊疗机构数量占全国总数的 36.3%。按照经营的商业模式和连锁体量,我国目前的宠物医疗机构大致可以分成单体医院、区域连锁和全国连锁三种类型,其中单体医院也就是非连锁医院还是行业的主要参与主体。

2024 年宠物医疗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5 家以上门店的宠物连锁医院占比 21.1%左右,其中包含区域连锁和全国连锁,我们将门店全国布局的大型机构定义为全国连锁,代表企业新瑞鹏、瑞派,瑞辰;将布局在特定区域的连锁机构定义为区域连锁,门店数一般在 5-50 家,代表企业宠爱国际、深圳联合动物医院等。美国宠物医院连锁化率在 2020 年已超过 30%,相比之下我国的宠物医疗连锁化率仍有持续提升的空间。

行业走过激进扩张期,进入稳健增长阶段。2016 年以来,在资本的助推下,行业进入了快速整合的阶段。2018 年,高瓴资本宣布与瑞鹏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瑞鹏集团注资,并将高瓴资本所拥有的宠物诊疗资源与瑞鹏整合。整合后的新瑞鹏集团集合了瑞鹏和高瓴资本控股参股的多个宠物医院连锁品牌,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宠物医疗连锁集团。

新瑞鹏集团经历了大幅扩张和赴美 IPO 的波折,近两年的发展重心聚焦在保量提质,目前拥有宠物医院 1500 家左右。瑞派宠物医院先后获得瑞普生物、高盛、玛氏等国内外投资机构投资,通过并购模式发展壮大,目前所辖门店近 600 家。

瑞辰宠物医院成立于 2021 年,由晨壹投资、KKR 和爱尔眼科共同投资,在全国拥有门店数超 200 家。我国宠物医院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三瑞并立”的竞争格局,头部企业的发展思路从门店数量的激进扩张逐步走到提升运营质量的稳健发展。

就核心竞争力角度,我们认为宠物医疗机构是提供宠物诊疗服务的机构,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以技术和平台管理为支撑的综合服务能力。技术能力取决于人、设备和医疗体系,平台管理则包含供应链与成本控制,管理效率和品牌影响力。

不同商业模式与业态下,宠物医院的核心竞争要素存在显著差异。

单体医院(非连锁医院):单体医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一类比较特殊的是公立性质的兽医院,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以及农业农村部下属畜牧兽医站等,这类兽医院虽然为单体医院,但背靠兽医学院或者专业机构,通常技术水平和平台管理能力均较强。但公立性质的兽医院数量占比较小,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民营性质的单体医院。

民营单体医院很多是兽医师独立开设的,诊疗主要依靠创始人(院长),医术医技个体差异较大,诊疗设备和接诊能力都有限。平台管理维度来看,单体医院采购量小基本不具备议价能力,管理信息化普遍较低,但决策灵活,门店初始投资较低。目标客群主要集中在附近 2-3 公里的社区,品牌宣传则依靠口碑较多。

区域连锁:区域连锁覆盖范围在所在省份或直辖市内,大多数门店数不超过 50 家。技术的维度来看,区域连锁设备完备程度中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医师团队,有一定内部的培养体系和分院之间的交流。科室设置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大部分没有转诊体系,诊断检测需要依靠三方实验室;部分会采用专科化模式。平台管理的维度来看,区域连锁存在一定的采购议价权,管理信息化与流程化水平参差,效率中等,品牌具备区域影响力,存在区域性引流效应,但是地域割据与品牌隔离比较明显。

全国连锁:全国连锁覆盖范围跨越省份,范围较广。技术的维度来看,全国连锁机构的医疗设备较为完善;具备规模较大、层级明确的医师团队,并且与外部专家建立合作体系。在体系方面,能够形成全科覆盖和分级转诊体系,部分全国连锁机构还具备自己的诊断实验室提供诊断支持,内部大量诊疗病例能够促进体系内的人员不断提升医技。

从平台管理的维度来看,统一的供应链采购能够降低耗材成本;管理信息化和流程化程度较高,但门店的初始投资较高,快速扩张后可能出现“规模不经济”的整合问题;品牌具备跨区域影响力,部分企业还能通过 O2O 模式实现综合服务和引流。

综合来看,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我们认为全国大型连锁化模式是最具核心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综合服务能力最优。但需要关注的是资本助推下的快速扩张可能会带来跨区域管理难度的提升以及整合问题。未来我国连锁宠物医疗将进入外部扩张与内部提效并重阶段,头部企业的发展思路从门店数量的激进扩张逐步走到提升运营质量的稳健发展。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