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石化化工景气低位徘徊,高质量发展谋新篇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24

(一)“十四五”回顾:内卷式竞争加剧,石化化工景气陷入低谷

基础产品产能加速扩张,传统大宗供应承压。十四五”以来,我国石化化工产品产能持续扩张。在我们统计的 70 种主要石化化工产品中,就“十四五”以来(截至 2024 年)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指标而言,63个产品为正、6个产品为负、1个产品持平,占比分别为 90.0%、8.6%、1.4%。其中,产能增速居前的有草铵膦、双酚 A、EVA、环氧丙烷、PA66、BDO、ABS、有机硅 DMC、乙二醇、丙酮等;产能负增长以磷酸、黄磷、磷矿石、磷酸二铵等磷化工产业链品种为主,主要系政策端约束所致。

2022 年 4 月 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及“十四五”期间要严控磷铵、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此外,“十四五”以来石化化工产品产能扩张呈现提速特征。在我们统计的 70 个石化化工产品中,80.0%产品“十四五”以来产能 CAGR 较“十三五”产能 CAGR 提升。

终端需求增速跟进不足,“内卷式”竞争驱动盈利能力陷入低谷。化工产品下游需求分布广泛,基本覆盖了日常“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包括地产建筑、纺织服装、汽车、家电、医疗、电子、农业日用品等。从产业链分布来看,石化化工行业需求增速与经济增速息息相关。“十四五”期间,剔除疫情扰动外,全球、中国经济增速趋于放缓。随着供应的加速扩张,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供需增量不匹配的情况下,过去几年石化化工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步入低谷。产能利用率层面,在 70 个主要石化化工产品中,62.9%的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 80.0%。盈利能力层面,2024 年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板块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13.6%、17.4%,较 2020 年分别下降了 4.8、3.5 个百分点,处历史底部区域。

行业规模趋于扩张,“增收不增利”特征显著。2024 年我国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板块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43056、24977 亿元,同比分别变化-3.2%、0.3%,对应 2021-2024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分别为 5.6%、6.0%。2024 年我国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板块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554、1166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20.2%、14.0%,对应 2021-2024 年 CAGR 分别为-22.6%、-18.9%。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行业营业收入扩张主要系行业产能规模,此外,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引发的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对营业收入亦会造成影响。在行业“内卷式”竞争之下,“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盈利能力回落,带动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板块归母净利润有所下降。

化工资本开支增速 转负,静待行业产能消化。过去几年石化化工行业面临较大的产能扩张压力,但终端需求增速跟进相对不足,行业景气步入周期底部区域,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承压,资本开支趋于谨慎。在“十四五”期间,自 2022 年开始,我国石油化工、基础化工资本开支增速逐步放缓;2024 年石油化工、基础化工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分别为-20.7%、-19.6%,步入负增长;25H1 石油化工、基础化工资本开支同比增速分别为-15.3%、-10.9%。

分行业来看,在 33 个细分化工子行业中,2025 年上半年除氟化工、磷肥及磷化工、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等子行业景气较佳外,大部分子行业资本开支增速呈现负增长。我们认为,随着石化化工行业上游资本开支增速放缓,后续在建工程增速有望放缓,但目前固定资产基数仍处于高位,化工行业存量产能及在建产能仍待时间消化。静待化工行业“反内卷”政策指引,届时行业存量落后产能或加速出清,进而催化行业景气抬升。

(二)“十五五”展望:政策信号密集释放,锚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十四五”期间,我国石化化工产业整体维持以规模扩张为主的产能建设节奏,主要产品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全球领先地位稳固。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优化调整,高端化、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确。

石化化工产业持续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工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等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产能集中投放而海内外需求增速放缓的趋势下,我国石化化工产业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同质化的通用型产品为了在有限的市场里占有更多的份额,频繁陷入“内卷”式竞争,行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另一方面,我国石化化工企业在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较国际先进企业仍有一定差距,高性能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仍高度依赖进口,进而成为了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总体而言,我国石化 化工产业结构性过 剩、大而 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

政策信号密集释放,“十五五 ”石化化工产业谋新谋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 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十五五”时期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同时也将是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实现由大转强的关键五年。在此期间,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应积极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战略窗口期,结合自身优势与终端产业发展趋势,全力推进高质量转型升级,打造现代石化化工产业体系。

2025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参考近期密集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及会议纲领,我们预期“十五五”期间石化化工产业发展重心或将聚焦在行业自律反内卷、政策引导落后产能退出、延链强链补链、扬帆出海等层面。行业自律反内卷方面,2024 年 7 月 30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自此我国正式吹响“反内卷”号角。

2025 年 6 月 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修订版新增“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等内容,并将于 2025 年 10 月 15 日起正式施行。

随后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或者强制其他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等系列内容。我们认为,本轮“反内卷”浪潮有望强化石化化工企业自律行为,打破行业以量补价、增收不增利的现实困境,引导化工品价格及盈利水平逐步回归理性,进而带动行业景气度回升、估值重塑。

政策引导落后产能退出方面,2024 年以来,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淘汰更新相关政策文件接连出台。2024 年 5 月 23 日,工信部发布《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要求以炼化、煤化工、氯碱、纯碱、电石、磷肥、轮胎、精细化工等领域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或实际投产运行超 20 年的主体老旧装置为重点,推动老旧装置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改造,加快更新改造老旧、低效、高风险设备。2025 年 7 月 7 日,应急管理部发布《化工装置老化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对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未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但实际使用超过 20 年的化工装置开展老化评估。随后湖南省、山东省、辽宁省等多个省份先后启动摸排工作。我们认为,推进老旧、低效、高能耗设备退出或更新,引导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一是有助于清退部分落后的过剩产能,缓解行业供需矛盾;二是有助于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延链补链强链方面,“十二五”以来,我国已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引领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2024 年 7 月 2 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 2027 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得到总体目标。随后《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 年)》、《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等文件相继出台。

2025 年 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我们认为,作为高端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游重要配套材料,精细化工品和化工新材料是现阶段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和大国博弈的焦点环节,在当今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强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终端产业不断增长且高端化的配套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强化产业创新,增强关键高附加值材料的自给能力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企业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丰厚的利润空间。

扬帆出海方面,我国始终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在政策层面给予明确支持。2025 年初,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拟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畅通信息渠道、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有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分别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内容。我们认为,在现阶段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地缘冲突和贸易摩擦频发等背景下,出海于我国化工企业而言,在缓解产能过剩所带来的供应压力之余,一是可以通过“走出去”打破约束和壁垒,谋求发展新动能;二是可以“引进来”国内相对紧缺的战略资源品,以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