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如何实现 Switch 芯片的国产替代?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09-30

1、独立交换芯片厂商

盛科通信:国内以太网交换芯片市场的领先企业,12.8T/25.6T 交换芯片已进入客户推广阶段。公司成立于 2005 年,凭借近 20 年的研发经验,已经开发出一系列覆盖接入层到核心层的以太网交换产品。

其交换芯片产品覆盖 100Gbps-25.6Tbps 的交换容量以及 100M 到 800G 的端口速率,在企业网络、运营商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工业网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 TsingMa.MX 系列芯片交换容量为 2.4Tbps,支持 400G 端口速率,具备智能网络可视化技术和确定性网络技术;

GoldenGate 系列芯片交换容量为1.2Tbps,支持 100G 端口速率,特有的“灵云”设计为网络虚拟化应用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硬件加速方案。其 TsingMa 系列芯片在中低端市场具有较强优势;在高端产品上,即数据中心领域,TsingMa.MX 系列芯片及 GoldenGate 系列芯片均已导入国内主流网络设备商并实现规模量产。且 TsingMa.MX 系列芯片还供货于新华三、锐捷网络和迈普通信,切入了国内主流设备商供应链。

根据公司 2025 年中报,公司面向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服务需求,交换容量为 12.8Tbps 及 25.6Tbps 的高端旗舰芯片在客户处进入市场推广和逐步应用阶段,该产品支持最大端口速率 800G,搭载增强安全互联、增强可视化和可编程等先进特性。

盛科通信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抢占国产替代空间。营业收入上,在 2019-2024 年间,营业收入高速增长,从 1.92 亿元上升至 10.82 亿元。同时以太网交换芯片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升。以太网交换芯片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客户及应用壁垒和资金壁垒,因此当前行业整体国产程度低,国内参与厂商较少。盛科通信的以太网交换芯片在国内具备先发优势和市场引领地位,为我国数字化网络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芯片保障。

数渡科技:PCIe 5.0 交换芯片领域率先进入客户导入和小批量阶段,2025 年底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的突破。公司 PCIe 5.0 交换芯片被视为解决国产 AI 芯片互联性能瓶颈的关键器件,目前国内同行尚未实现批量供货。数渡科技产品已获得多家客户导入验证,其中 3 家客户签署了小批量采购协议,9 家客户完成制板,并已有企业投入商用。若进展顺利,预计 2025 年底起可逐步批量供货,有望缩短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率先切入AI 基础设施互联市场。

澜起科技:以 Retimer 为切入点,正逐步构建完整的 PCIe/CXL 互联产品族,覆盖Retimer、MXC 到 Switch,定位 AI 互联底层关键器件供应商。2025 年 1 月公司已向客户送样 PCIe 6.x/CXL 3.x Retimer,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 CXL MXC 上通过合规认证,进一步夯实了在互联领域的地位。同时,公司明确布局 PCIe Switch,并强调自研 SerDes 能力,意味着其产品线正从信号中继延伸到互联调度。Retimer、MXC 与Switch 共同构成 CPU↔GPU、GPU↔GPU 互联的关键基础器件组合,广泛应用于 AEC有源线缆、背板与机箱级 Scale-Up 场景,未来有望成为国产 AI 算力底座的重要受益者。

2、大厂自研交换芯片

海光信息:依托自研处理器与协处理器平台,在 Chiplet 互联和高速 I/O 方向深度布局,逐步构筑 Scale-Up 互联的核心能力。公司在 2024 年年报中披露,已开展先进封装与高带宽低时延 Chiplet 互联研发,并通过 ComboPHY 支持处理器间互连总线、PCIe及 CXL 等高速 I/O 接口,能够扩展片上网络(NoC)并强化 QoS 与低时延特性。

2025年 9 月 13 日,“海光系统互联总线协议开放生态研讨会”在京举办。会上,海光面向 GPU、IO、OS、OEM 等产业全栈,正式宣布开放 CPU 互联总线协议(HSL)。我们认为同时布局 CPU、GPU(DCU)、Switch 互联,已初步形成算力基础设施全覆盖。随着 AI大模型训练/推理需求的增长,公司产品有望形成多点联动,卡位优势显著。

华为:超节点集群布局领先,开源 Scale-out 互联协议抢占生态高地。华为于1990年开启交换芯片自研,1999 年自研 Solar 系列交换芯片,并于 2016 年发布 Solar 5.0 交换芯片。该芯片采用 16nm 制程,架构上的持续优化使之较上代版本提升了 4 倍的吞吐量。2024 年 9 月 19 日,华为在全联接大会上发布了单芯片 51.2T 数据中心盒式液冷交换机 CloudEngine XH9230。

2025 年 9 月 18 日,华为举办全连接大会,发布新一代 AI芯片、超节点与集群产品,同时开放“灵衢”互联协议。其中最新超节点产品 Atlas950SuperPoD 和 Atlas 960 SuperPoD 分别支持 8192 及 15488 张卡,在卡规模、总算力、内存容量、互联带宽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了全面领先。基于超节点,华为同时发布了超节点集群产品 Atlas950 SuperCluster 和 Atlas960 SuperCluster,算力规模分别超过 50 万卡和达到百万卡。

会上,华为还宣布将开放面向超节点的互联协议灵衢(UnifiedBus)2.0 技术规范,邀请产业界伙伴基于灵衢研发相关产品和部件,共建灵衢开放生态。我们认为华为在 AI 算力基础设施从芯片、互联到整机集群整体布局,从产品路线图看已实现全栈打通,拥有持续翻倍迭代的能力。

中兴通讯:已形成从通用高性能交换芯片到面向 AI 超节点的自研交换/NP 芯片全栈布局。在交换机芯片领域,中兴通讯在 2008 年启动交换芯片的自研,于 2011 年成功推出第一代自研交换网套片,并迅速在路由器等产品上成功应用。随后的几年,中兴通讯持续改进交换网技术,紧跟工艺革新的节奏,以 3 年一代的速度进行交换芯片的更新换代,陆续推出了 600Gbps、1.8Tbps、3.6Tbps 交换容量的 SF 系列交换芯片。并于 2018年推出了 8.8Tbps 交换容量的第四代自研交换芯片,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2020 年,中兴通讯启动了第五代自研交换芯片的研发。此外,中兴通讯还于 2015 年推出了首款自研NP 芯片 SSP-1,并于 2019 年初推出了业界首款集成 FlexE 和 TSN 功能的 NP 芯片,展示了中兴通讯在交换机芯片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2025 年,中兴通讯推出了基于自研 AI 交换芯片的超节点方案,GPU 间通信带宽达到 400GB/s 至 1.6TB/s,能够支持上百至上千张算力卡的高效互联。公司在超节点、高性能交换机、AI 交换芯片等关键环节完成了技术卡位,形成了国内市场的稀缺性。

新华三:自主研发智擎系列可编程 NP 芯片,接口吞吐能力 1.2Tbps。新华三于 2021年 4 月正式发布其首款自研网络处理芯片智擎(Engiant)600/660,并于同年 7 月实现量产。该系列芯片基于 16nm 工艺制造,集成 256 个专用 CTOP 处理核心、支持 4096硬件线程,提供 1.2Tbps 的接口吞吐能力,集成度超过 180 亿晶体管,搭载 12 路 LPDDR5控制器。

芯片支持 C 语言编程,覆盖 L2–L7 层网络业务处理,内置流量管理、查找引擎、报文管理等加速单元,可灵活满足路由、交换、防火墙、负载均衡、SDN/NFV 等多类网络设备需求。智擎 660 有望推动国产高端网络处理器在运营商核心网、数据中心及智能安全设备领域的应用落地。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