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的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大约有数百家,经过持续的兼并收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总体形成了三大梯队的竞争格局。
第一梯队DIC 株式会社、富林特集团(Flint Group)、东洋(Toyo)等跨国颜料巨头①经营规模较大,有机颜料销售额通常在 50 亿元人民币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以上;②有机颜料产品品类齐全,往往拥有有机颜料、油墨、涂料等一体化产业链,且拥有相应的专利技术;③在高档有机颜料领域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第二梯队印度苏达山(SUDARSHAN),我国的百合花、七彩化学、双乐颜料、联合化学等上市公司,以及申兰华、常州北美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先尼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等非上市公司。
聚焦于生产特定类型的有机颜料产品,在相应的细分产品领域内具有一定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优势。
第三梯队是数百家小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亚洲,仅能生产品种结构单一的颜料产品,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年销售额通常在 5 亿元以内。
1、有机颜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颜料用于涂料、塑料和油墨等介质时,并非溶于这些介质后以分子形态存在,而是以许多分子组合成的微纳米颗粒形态分散在介质中。通过颜料分子颗粒对投射到这些应用介质表面的光线产生吸收、反射、透射、散射、折射等作用,实现对这些介质的着色功能。因此,颜料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不仅取决于颜料内在的分子结构特性,更取决于分子组合而成的颜料颗粒性能,如粒子状态、晶体特性以及着色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颜料的应用价值表现取决于颜料的颜色性能、牢度性能、加工性能等三大类性能,颜料的三大类性能由化学结构和成分、颗粒表面性能、晶型和晶体形状、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等 4大因素决定。
有机颜料的化学合成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一步,要获得具有特殊性能、满足特定要求的商品,还需要依据具体应用介质的特性,对颜料进行颜料化处理,具体内容包括调整颜料粒子的物理特性和表面性能等。颜料化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效果和市场竞争力。因此,有机颜料的生产技术主要包括颜料合成和颜料化两部分,相关技术、工艺横跨了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需要有机颜料生产商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
除了颜料合成和颜料化生产工艺本身之外,由于有机颜料产品具有合成步骤多、生产工艺过程长等特点,必须具备先进的过程控制技术和科学严谨的管理。一个新的有机颜料产品的研发,从产品实验室合成到小试、中试生产和最后规模化生产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着多方面的技术和检测手段。
综上,有机颜料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有机颜料行业是个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
2、有机颜料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有机颜料行业技术水平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一方面,业内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逐步从原始的模仿转变为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对生产过程管控方面的软硬件设施及技术投入日益加大。
此外,随着国内对于化工行业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业内的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在现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清洁生产工艺和循环经济生产工艺的研发。同时,为了使生产过程更安全、生产效率更提升,有机颜料产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3、有机颜料行业的主要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
(1)技术经验与技术人才壁垒
有机颜料行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工艺与技术人才的储备对于有机颜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至关重要。有机颜料行业的高端技术人员除了需要具备行业对口的专业技术背景,还需要多年研发和生产的实践积累经验。
有机颜料行业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反应工艺路径选择、催化剂选取以及温度、压强、时间等工艺过程控制方面,不同的研发路径和工艺选择对产品成本、纯度、质量和后续扩展等方面造成的差异很大。因此,拥有大量专业且熟练的技术人才,对有机颜料企业的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行业内新进入者虽然可以引进成套技术和先进设备,但是消化引进技术、培养熟练的技术人员、全面实现装置稳定性以及控制物耗、能耗等均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
(2)环保壁垒
我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倡导化工生产的“生态绿色化”,根据 2015 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015 年 7 月,中央深化改革组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实现 31 个省份全覆盖,中央环保督察组落实了严抓严打严问责,常态化、制度化的环保督查对高污染行业震慑力巨大,将大幅加大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保护成本。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节能减排必定是精细化工行业的主导方向。
有机颜料产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企业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废弃物治理,使企业生产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日益提高,企业必须持续加大污染物处理技术研发、环境保护设施投入和污染物处置力度。环保设施的初始投资较大,环保设施的配置与使用需要运用环境保护、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的特定技术,且需要由专职的环保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其后生产过程中较高的运行成本也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
(3)安全生产壁垒
作为精细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有机颜料及其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一般会涉及危险化学品。国家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实行准入制度,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条件、安全设施等进行严格的评价与审查。企业在完成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后,需要申请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生产经营资质。
此外,为了满足国家与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有机颜料及其中间体的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特定技术应用,且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与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相关的生产过程和技术装备维护。故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的资质、设备、生产过程管控、后续维护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以及专业人才积淀,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4、有机颜料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
(1)全球有机颜料产业的持续转移
由于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投资和运营成本过高,欧美发达国家的有机颜料制造企业不断将产能向亚洲转移,在中国、印度等国家建立合资企业,或与当地的制造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同时,随着国际有机颜料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有机颜料产业转移未来仍将持续进行。
随着工业化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从化工原材料、中间体、下游应用市场等完整的精细化工产业链,配套体系完善。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颜料制造企业在基础设施、原材料及能源供应、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此外,我国也是颜料下游行业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为颜料制造行业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市场基础。因此,在全球有机颜料产业持续转移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有机颜料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有机颜料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及塑料等各个领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油墨、涂料及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机颜料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将“高色牢度、功能性、低芳胺、无重金属、易分散、原浆着色的有机颜料”、“染料、有机颜料及其中间体清洁生产、本质安全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列入鼓励类投资项目,为国内有机颜料行业指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继续将“用于光诊疗、光刻胶、液晶显示、光伏电池、原液着色、数码喷墨印花、功能性化学纤维染色等领域的新型染料、颜料、印染助剂及中间体开发与生产”列为鼓励类投资项目。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新型安全环保颜料和染料”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该政策颁布后,新型安全环保颜料和染料得到政策支持,有利于促使颜料生产及产品品类向安全化、环保型方向发展。
(3)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有机颜料的应用领域、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例如:用于化纤纺织的酞菁颜料;用于激光打印、静电复印的酞菁颜料、苝系颜料;用于太阳能储热的颜料等。颜料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展,极大地提高了颜料的附加价值,有效提升了行业利润水平,也为颜料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4)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方式转变利好大型有机颜料企业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环保政策的趋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预计我国有机颜料制造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持续提高。行业内的大型、规模化企业凭借其资金、技术、产品工艺等优势,市场份额不断扩张,而环保投入不足、污染严重、能耗高的中小企业和落后产能将被逐步淘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颜料行业的产业结构将得到持续改善和优化,行业竞争也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品牌、技术、环保及安全性、服务和研发水平等要素的综合竞争。
5、有机颜料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行业内存在诸多规模小、实力不足的小型企业
当前国内有机颜料行业的整体集约化程度仍然不高,全国为数众多的有机颜料生产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产品以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颜料为主,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无序竞争严重,扰乱了整个行业的秩序,降低了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进而影响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力。
(2)环保成本压力逐渐上升
有机颜料制造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污染。我国早年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有机颜料制造行业内的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环保经费,并积极研制出更加绿色环保的有机颜料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行业的生产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