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数字乡村战略框架下持续加大智慧农业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据《数字乡村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我国已构建符合国情农情的数字乡村政策体系,浙江嘉兴秀洲区发布《关于加快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粮食安全、农业“双强”、农业农村投资等8个方面出台 24 条措施,补齐农业基建短板、推动数字化转型;财政投入上,云和县 2022 年落实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政策 26 条,兑现补助资金141.74万元(含省级先行资金 90 万元、绿色转化专项激励资金 51.74 万元),专款用于有机肥示范推广等农业绿色生产项目,为智慧农业技术普及、农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支撑。
新基建是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并提升农村电信服务水平,浙江秀洲区也通过政策强调农业基建配套以保障农业智能化;技术支撑层面,新基建提升农业数据采集传输应用能力,5G实现农田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以精准灌溉、预警病虫害,物联网提升生产自动化,大数据中心助力农业决策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变,AI 更在种业振兴、智能农机调度、农产品溯源等领域突破,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动能。
2、5G 覆盖与碳中和技术的政策协同效应
5G 网络与碳中和技术协同发展,是提升通信基建水平、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5G 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的特性为智慧农业物联网部署和大数据应用奠基,2023 年《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显示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86 万亿元,农业领域 5G 远程监控系统可实时感知农田环境与作物生长,提升生产精准性,北京市规划建设 3.5 万个5G-A基站还将增强农业设备自动化控制能力;
通信基建完善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青海省 2025 年行政村光纤与 5G 全覆盖(5G 通达率超95%),为远程监控、无人机喷洒等提供稳定网络,安徽省推进“双千兆”示范城市建设提供算力保障,2025 年《青岛市 5G 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也推动 5G 与智慧农业融合,助力农业控碳与资源循环。
同时,碳中和技术是农业绿色转型重要引擎,据《宏观研究专题报告:我国碳中和政策及投资机会》,农业碳中和路径含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等,2024 年农业农村部文件明确2030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35 年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5G进一步强化碳中和技术应用效果,智能灌溉系统借 5G 动态调水节水,5G+AI 精准施肥系统降化肥用量,大连市金普新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依托5G 实现粪肥还田与秸秆利用,2024 年示范区超 10 万亩,且《生态环境保护法》修订、《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实施推动农业全过程减污降碳,政策与技术叠加重塑农业增长逻辑,推动其向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3、智慧农业市场容量与发展速度分析
温室种植与畜牧监测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在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下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2025 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 年中国智慧农业整体市场规模破千亿元、2025 年预计达 1200 亿元,其中温室种植借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环境调控与作物监测智能化以提升产量和资源效率,畜牧监测靠智能耳标等技术实时采集牲畜数据以降低疫病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且以智能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成投资热点,2022 年我国 AGV/AMR 出货量14.6万台,未来五年年均增速 50%、2027 年预计破 100 万台,温湿度等传感器也在温室普及;技术应用是核心增长动力,AI、5G 等与农业深度融合,如浙江推进种植业全流程智能化,农业机器人渗透率从 2020 年 3.2%升至2024 年15.7%但仍低于荷兰 38%、日本 29%,浙江、山东等地还建成智慧温室示范基地提升生产标准化与企业效益。
同时,智慧农业区域市场呈集聚特征,东部沿海及农业大省领先,2023 年中国仓储信息化市场规模破5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3%),东部依托经济与信息化基础率先布局智能农机等设施,浙江、江苏等地政策力度大、基建完善,中西部则借农业资源在特色农业、畜牧养殖领域加快智慧化(如山西临汾尧都区),东部示范带动全国标准推广、中西部后发优势显现且区域协同加强;政策、基建、产业基础决定区域潜力,《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 年)》提出 2026 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30%,浙江、江苏设专项资金,中西部引企落地,未来区域发展将更均衡,投资向中西部延伸,形成全国协同格局。
4、土壤墒情分析与农产品电商的市场机会
近年来,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增长潜力强劲,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 年)》将其列为重点方向,预计2028 年全国规模化应用以提升生产效率与市场响应能力,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其通过实时采集土壤墒情、气象等数据优化供应链,如抖音电商“山货上头条”项目结合数据驱动让广西沃柑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
土壤墒情监测技术也在多农业大省推广,物联网传感器助力农民精细化管理,同时数据驱动还推动农产品电商从“人找货”向“货找人”转型,《2022 电商助农发展报告》显示数据要素搭建起生产与消费直通通道,提升销售效率与消费者信任。此外,区块链技术成提升农产品电商数据透明度与信任度的关键手段,上海相关实施方案提出 2025 年打造 20 个市级区块链溯源标杆场景,实际应用中如福建“福农优品”直播用区块链追溯建宁莲子品质,抖音电商也借该技术助延边辣白菜等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未来随政策与技术成熟,区块链在农产品电商中的商业化前景将更广阔。
5、 智慧农业产业链全景图谱解析
智慧农业上游技术供给呈多元化,涵盖 AI、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AI 终端成关键增长点,2024 年全球 AI PC 市场预计达 7425 亿元(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 132%),联想 AIPC 等设备为农业数据处理提供算力,上游供应商加速向农业延伸;产业链协同对技术适配与创新合作要求高,潍柴雷沃构建全球协同研发体系突破技术壁垒,AI 芯片、传感器等硬件升级也推动上下游协同。
下游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农产品溯源借区块链等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北京市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实施方案(2025—2030 年)》提出2030年全市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超 50%;智能农机服务从“卖硬件”转向“全场景解决方案”,潍柴雷沃提供全流程服务,京津冀联合研发的智能播种机精度误差达厘米级,下游商业模式正从技术驱动转向场景驱动,推动智慧农业深化发展。
6、 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渗透路径
农业物联网设备标准化是智慧农业产业链重构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因设备接口、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无统一标准,设备兼容性差形成“信息孤岛”,制约产业链协同,而统一技术标准可提升设备互操作性、降低集成成本,为规模化部署奠基,《2024 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参考架构白皮书》指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能实现跨领域信息流转与业务协同,标准化还可推动上下游协同创新(如统一数据接口促进多方数据高效流动)、降低中小农户应用门槛,2025 年发布的智能农业气象站 TW-NQ14 凭标准化接口与灌溉、温室系统数据互通,提升生产智能化,未来标准体系完善将推动农业物联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同时,数据平台是智慧农业产业链协同核心枢纽,当前农业数据来源广但格式不统一、平台接口封闭,制约数据价值释放,开放兼容的数据平台可整合多源数据支撑农业决策,《数字乡村发展研究报告(2024 年)》提到AI、无人机等技术融合重塑农业生产管理体系,S2B2B 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实现全链路协同,国家四部门政策也要求构建统一标准智能中枢、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为农业数据平台提供保障,未来平台化技术渗透农业关键环节,将推动数据平台向生态化、智能化演进,成为农业现代化重要基础设施。
7、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现状分析
当前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呈龙头企业主导格局,托普云农构建涵盖智能硬件、物联网平台、信息化软件的完整解决方案,形成“研发-落地”闭环;华为以“全栈 AIoT”战略,借昇腾 AI 芯片、5G+鸿蒙系统强化边缘计算与智能终端技术壁垒。市场集中度随技术门槛提升而提高,一拖股份 2023 年农业机械营收101.4 亿元,补贴销量市占率 20.4%(较 2020 年增8.6 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借技术壁垒巩固地位;同时,龙头还通过构建技术生态推动行业标准与产业链协同,如华为以智能终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 AIoT 生态,提升行业门槛与自身议价能力,重塑竞争格局。
而农民接受度低制约技术普及,根源是技术门槛高(如智能农机操作复杂、学习成本高)、培训机制不完善、经济效益不明显;企业正优化推广路径,托普云农设 AI 子公司构建“研发-验证-落地”闭环提升技术实用性,一拖股份建全国营销售后网络降低农民顾虑;农机补贴“扶优”倾向虽提技术门槛,但增加农民成本,企业需结合政策设计高性价比方案(如 Pinnacle Food与Greenway 合作推进标准化)。未来,SaaS 服务普及与智能设备迭代将提升技术可及性,推动普及率增长,核心仍在降门槛、强培训、优政策与效益匹配。
8、新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新兴企业在智慧农业行业借技术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AI、物联网、大数据是核心驱动力,如 AI 加速卡为农业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提供算力,2024年全球 AI 加速卡市场销售额 348.7 亿美元,预计 2031 年破8244.4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 53.6%);技术优势转化是市场突破关键,影石科技在无人机领域以 360 度全景技术差异化创新避开与头部竞争,且深圳政策支持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5-10 年倍数级增长,为新兴企业提供环境。同时,区域化布局是重要竞争策略,海辰储能结合区域农业用电需求开发定制化储能方案开辟蓝海;细分赛道支撑区域化布局,广东政策分类培育产业集群(如低空经济集群为无人机农业应用提供支持),国信策略也建议中小企业借技术创新或细分市场建壁垒,二者结合成新兴企业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中国智慧农业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全链条深度融合,突破传统农业局限,构建“可感知、可控制、可预测”的智能化生产体系,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政策层面,数字乡村战略框架下,国家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 年)》等政策引导发展,5G 与碳中和技术协同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行业呈现市场规模扩容、区域协同发展态势,东部依托基础优势率先布局,中西部在特色领域加快智慧化转型,产业链上下游也分别在技术供给、协同研发、场景创新上稳步推进;竞争格局中,托普云农、华为等龙头凭技术壁垒主导,新兴企业借差异化创新与区域化布局突围,但行业仍面临数据安全、国际技术竞争、政策执行偏差及跨行业合作难题,未来需通过自主创新、完善安全体系、优化政策落地与深化协同,推动智慧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来源硕远咨询 思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