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2024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整体态势
思瀚产业研究院    2025-11-21

(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动五大功能体系一体升级

新时期“1+5+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为新时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整体看,2024 年,工业互联网已进入高质量发展、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 年)》、《5G 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等关键政策发布,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出台《工业互联网与电力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4 年)》,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指南》等四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为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指引。从地方看,各地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打造本地经济发展新动能。

广东、江苏、安徽、辽宁等多个省级行政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工业互联网发展作出明确部署,围绕“5G+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等重点领域,推进探索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落实“两新”政策成为多地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如山东提出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300 个以上;河南明确设备更新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建设分别给予不超过 500 万和 100 万的补助支持。

工业互联网五大功能持续完备,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24 年,工业互联网功能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体系内涵不断丰富。网络方面,低时延、广覆盖、高可靠的网络体系基本建设完成,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主要城市,“5G+工业互联网”融合日趋深化,已遴选出 700 家5G工厂,覆盖39个行业领域。

网络设施支撑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工业 5G 独立专网试点、新型工业网络等的建设加快。平台方面,基本形成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培育 340 余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 49 个,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亿台(套),平台赋能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标识方面,自主可控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截至 2024年底,二级节点实现 31个省(区、市)全覆盖,标识解析服务覆盖了 47个重点行业,广泛覆盖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等多个环节,服务企业超 45 万家。

数据方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汇聚数据超 14 亿条,数据量达 3.76PB,工业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初见成效。安全方面,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已全面覆盖汽车、电子等行业超 14万家企业、980 万台(套)联网设备,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日趋完备。

(二)融合应用水平量质齐升,覆盖范围和作用成效提升显著

融合应用覆盖范围不断拓展,行业应用场景走深向实。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覆盖范围呈现由点及面的规模化态势,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各领域,覆盖 41个工业大类、49 个国民经济大类。2024 年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规模超 1.5 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 3.5 万亿元,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2024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并公布首批 10个入选城市名单,推动试点城市发挥“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设施、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优势,紧密服务地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截至 2024 年底,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达 1.5 万个,相较 2023 年实现接近翻倍增长。

绿色化成为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发展的新方向,在石化、建材、冶金等重点用能行业,聚焦能源管理、节能降碳等典型应用场景,已形成一批“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融合应用赋能环节不断深入,应用提升成效日益显著。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覆盖场景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质量检测、视频监控、供应链协同等领域场景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生产控制、研发设计等制造业核心领域延展,融合应用从“研产供销服”单点走向综合集成延伸。例如,汽车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推动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等“新四化”的方向加速变革。

吉利集团依托 Geega(际嘉)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的解决方案,实现上下游各环节瞬时响应、全流程质量溯源,工厂整体运营水平大幅提升。

(三)产业生态发展活力迸发,各类企业创新发展齐头并进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是我国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工业互联网领域已培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通过运用自身技术优势,大力开放平台和接口,向中小企业提供云服务、大数据应用等数字化支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例如,华为聚焦以华为云为底座构建工业互联网使能平台 FusionPlant,沉淀自身产业实践中的数字化经验,平台连续六年入选“双跨”平台名单,并在 IDC 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份额榜单中蝉联首位。

同时,华为云平台结合盘古大模型开发 AI 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依托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在煤矿行业,盘古矿山大模型已在掘进、综采、运输等 16 大类 256个矿山应用场景展开科研攻关,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科大讯飞打造的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安徽省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

在此基础上,科大讯飞在 2024 年发布了羚羊工业大模型 2.0,依托工业语言大模型、工业视觉大模型和工业时序大模型三项子模型,深度赋能安全生产、工业质检等典型制造业场景。截至 2024 年 9 月底,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用户数 136.3 万,平台服务企业次数达 976.8 万,依托工业大模型+工业 AI 核心技术,为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等赋能,推动制造业企业与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更加彰显,在很多细分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敢创新、会创新、能创新”的典型企业。

工业互联网应用从龙头企业内部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各类服务商不断涌现,推动重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例如,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专注于工业 5G+边缘云技术的艾灵网络,在 2024年完成超亿元 A 轮融资。企业的工业 5G 独立专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服务于100 家以上头部客户,主导和参与30多项国际和国内标准,实现行业 5G 专网的即插即用。

深耕化工行业的清云智通,在 2024 年完成 C+轮融资,距离上轮融资仅过去了半年。企业已形成“数字设计+数字智造+数字运营”特色赋能生态模式,拥有超 200 项知识产权,完成超 200 个服务案例。在平台领域,深耕石油焦化行业的焦易数科,在 2024 年完成 B 轮融资,投后估值超 3 亿元。焦易数科通过赋能工厂数字化转型,将国内首家专注于固定碳交易及气态碳汇集的“双碳”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成服务全球炭素行业的互联网基地。

(四)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推进,信贷投放总量和资本市场支持水平稳中有进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导向更加清晰明了,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等成为支持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从信贷规模看,2024年,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领域保持了较高的支持力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2024 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32.3 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 252.5 万亿元,增长7.2%,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3%。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

2024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工业互联网将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资本市场不断布局“硬科技”赛道,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表明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已成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从 2024 年资本市场的投资情况看,A 股市场“硬科技”含量持续提升,前沿科技领域成为创投市场的“逆周期”投资热点。政策引导层面,证监会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进一步明晰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更好引导企业提升创新效能。

从 A股上市情况看,2024 年全年首发上市企业共 100 家,其中“硬科技”企业的主战场创业板、科创板和北证上市企业数合计达 76 家,占比近八成。从初创企业看,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科技属性强的领域,位列细分行业融资规模前三,AIGC 赛道融资总额同比提升 52%,头部公司吸金能力强劲。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带来新的机会,超星未来、辛玮智能、大唐融合等一批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并与工业深度结合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 2024 年获得资本青睐。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来源硕远咨询 思瀚咨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