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文体教育现代服务业金融保险旅游酒店绿色环保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房地产建筑建材交通运输社消零售轻工业家电数码产品现代农业投资环境

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专题产业规划案例

可研报告

可研报告专题可研报告案例

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专题商业计划书案例

园区规划

园区规划专题园区规划案例

大健康

大健康专题大健康案例

行业新闻

产业新闻产业资讯产业投资产业数据产业科技产业政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品质保证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思瀚首页 >> 行业新闻 >>  产业资讯

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
思瀚产业研究院 楚天科技    2023-07-10

1、行业的发展状况

上世纪 60 年代,随着世界药品市场的扩大和制药工业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药装备行业开始快速发展。80 年代后,国际制药装备市场逐步形成了以知名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

我国制药装备工业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也是我国制药工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多为小型药品装备机械厂,只生产部分简易的制药设备及相关零配件。至90 年代中期我国已拥有制药装备生产企业 400 余家,可生产 1,100 多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装备产品,但总体上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附加值不高。

1999 年,我国开始对药品生产企业强制实施 GMP 认证,药品生产企业 GMP 改造为制药装备行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会,国内制药装备企业围绕制药工艺、制药工程及药品 GMP 认证要求研制、开发新产品,行业开始全面加速发展,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随之提升。2004年第一次GMP认证高峰期结束,下游行业的需求有所回落,制药装备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11 年我国开始推行第二轮 GMP 认证,新版GMP 认证强化了对制药企业的硬件要求,大幅提高无菌环境生产标准,推动了制药企业固定资产的升级换代,制药装备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

2018 年以来,从临床审批改革到资本市场准入调整,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创新药的研发上市,相关的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蓬勃兴起,成为推动制药装备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0 年以来,国产制药装备产品力增长明显,国内企业在设备性能、交付时间、售后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加快了国产装备进口替代的进程。同时,欧美厂商受其交付能力及国际物流的影响,国产制药装备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逐渐提升,更多的产品设备远销海外。

2、市场的需求状况

近年来,制药装备行业市场需求受下游行业影响,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国际及国内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2020 年,全球制药装备市场规模达到 2,385 亿元,2015-202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21%,预计 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8.32%,2025 年全球制药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 3,000 亿元。

2020 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达到 538 亿元,2015-2020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2.47%,预计 2020-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0.22%,2025 年中国制药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约 875 亿元。

下游医药制造业持续增长,推动制药装备市场稳步扩张。

(1)全球医药行业保持平缓增长

近几年,全球医药行业整体仍然保持着平缓增长的状态,刚性特征明显。根据 IQVIA 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基于发票价格的全球药品支出大约为 1.4 万亿美元。2022-2026 年期间,全球药品市场将以 3%-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6 年全球药品支出预计将达到近 1.8 万亿美元。

全球药品支出规模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药品用量增加和新产品上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口平均寿命上升,全球人口将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预测,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将达到 90亿人。随着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上升,全球药品用量将保持高速增长。不断涌现的新药产品也推动了药品支出上涨,根据 IQVIA 预测,2022-2026 年,将有接近 300 个新活性物质获批上市,全球新药上市速度保持稳定。

未来五年,随着发达国家市场诸多重磅品种专利到期,市场独占权的丧失将抵消部分药品支出增长,新兴医药市场的强劲增长将成为支撑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

(2)中国医药市场增长前景良好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是全球新兴医药市场增长的最大贡献者。2021 年,中国药品支出达 1,690 亿美元。未来 5 年,受创新药上市数量和用量增加驱动,中国药品支出将以 3.8%的 CAGR 增长,5 年支出累计增加 350 亿美元,预计到 2026 年将达到 2,050 亿美元。

从宏观因素来看,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带动了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将不断提升,未来诊疗总人次和人均诊疗费用将稳定增长。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和城镇化的推进下,药品消费具备刚性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指标,2022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 29,111.40 亿元人民币,较 2020年增长 17.11%;实现利润总额为 4,288.70 亿元人民币,较 2020 年增长 22.30%。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显著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速。

(3)医药装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带动制药装备需求提升

制药装备行业与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下游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直接影响制药装备行业的供需状况。2013-2021 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自 4,527 亿元快速增长至 9,486 亿元,除 2017 年和 2018 年之外,其他年份增长率均超过 5%,在长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在行业政策不断调整、市场竞争加剧、要素成本提高的形势下,医药企业经营和发展分化,行业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成为行业稳定增长的基石。研发强度在 10%以上的医药企业越来越多,多家代表性的大型药企创新药收入已经接近或超过仿制药。医药行业的创新转型给制药装备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高端制药装备市场渗透率将提高,部分低端装备市场缩水,制药装备行业集中度将稳步提高。总体上,随着我国医药企业进入新的创新发展周期,制药装备市场将迎来长期的发展机遇。

3、行业的发展趋势

(1)制药装备属于高端制造领域,是国家鼓励技术攻关和国产替代的重点方向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面临逐步进入智能制造时代的大趋势,且部分高端制药装备还涉及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智能制造相关政策来支持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与转型,如 2022 年 1 月 30 日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在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章节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行业潜在空间广阔,在政策端驱动下有望实现高端化和国产化双突破,打开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2)国内需求标准趋于严格,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平台化企业优势明显

基于医保和集采政策对药企成本压力将持续存在的预期,协助制药企业改进工艺流程和降低成本将成为制药装备行业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前期发展中积累了技术与研发优势的头部国产制药装备企业,将通过内外延伸与上下游整合扩展自身服务领域,提高装备质量和性能,以此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以改变进口为主的市场格局。

(3)GMP 认证常态化,制药装备行业正从周期性向成长性过渡

2015 年 GMP 改造结束后,制药企业普遍大幅降低制药装备投资。制药装备行业增速下行,头部企业订单金额大幅减少,行业进入调整期。2018 年以后,行业调整阶段逐步结束,新药评审改革等措施逐步落地,政府对具备临床需求的创新药(尤其是精准医疗下的靶向药物等)给予大力支持,CRO、CMO/CDMO 等医药外包行业蓬勃发展,上述因素推动了制药装备行业持续发展。

此外,近两年在疫苗大规模投产刺激下,制药装备产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设备更新周期缩短及精准治疗药物产线差异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业周期属性,同时也推动制药装备厂商向提供一站式、自动化、连续化解决方案方向转型,随着厂商收入结构从以设备单机为主向设计、维修等技术服务型业务占比提升方向转变,行业周期性有望进一步削弱,头部企业将表现出更强烈的成长性。

(4)用药结构改变蕴藏换装需求,产业结构面临升级

2021 年的生物工程单机和系统需求大爆发主要原因系疫苗大规模投产,但即使排除该因素影响,用药结构亦体现出明显向生物药倾斜趋势。近年全球医药创新热点多集中于慢性病靶向治疗,以单抗为代表的大分子靶向药持续火热, 这类药物规模化投产离不开相关生物药制药装备。此外,由于大分子生物药便于修饰或改造,国内许多 fast-follow 路线的创新药企也更倾向于大分子生物药研发项目。

受益于大分子生物药的创新热潮,国内用药结构也开始向生物药倾斜。 近几年来生物制品增速一直高于化学药和中成药,根据中康 CMH 数据,2021 年全年中国医院市场总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 10.1%,其中化学药、生物制品、中成药的同比增速分别为 6%、29%及 17%。随着用药结构改变,将会有更多药企转型生物药生产,有望释放制药装备更换需求。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思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