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它把中央控制部件与汽车控制单元、电子电器执行单元及众多传感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汽车电器电控及通讯系统。功能上,汽车线束被誉为汽车的“血管”与“神经系统”,是汽车内部运输动力与信号的重要载体。
因此,汽车线束是“牵一线而动全车”的零部件。根据传输功能,汽车线束可分为电力线和信号线。传统燃油车的汽车线束大致可以分为发动机线束总成、发动机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前后保险杠线束总成、顶棚线束总成及其他辅助电器线束等。
新能源汽车既有混合动力车型又有纯电车型,增加了三电系统相关的线束(如高压充电座线束总成、动力电池线束总成、空调线束总成、PTC、车载充电机 OBC、DC/DC 转换器等高压线束总成)等。低压线束涉及到多个系统和部件的控制与连接,为满足不同组件之间差异化的连接需求和复杂的控制功能,低压线束种类繁多,且通常具有多层和多芯结构。同时,为了适应不同的安装条件和放线布局,低压线束大多具有良好的柔韧性。
高压线束主要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电力驱动与传输,具有高电压和大电流等特点,要求线束有更强的耐压性和密封性。所以高压线束不仅是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还是新能源汽车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
新能源汽车线束在安全、布线、屏蔽、重量及成本等方面的技术门槛均高于传统汽车线束,这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线束的单车价值量高于传统燃油车线束。汽车线束作为汽车能量与信号传输的核心部件,在“新四化”的浪潮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汽车自动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安全驾驶所需的主动安全系统,以及舒适驾驶的附加功能等需求不断攀升,智能汽车车内传感器、ECU 等数量增加,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更高,带来了多场景、多类型的智能化线束增量需求。
高速线束则是汽车智能化过程中新增的核心线束,具体分为 FAKRA、mini-FAKRA、HSD、以太网四类。汽车高速线束的传输速率、屏蔽效率、延迟性等性能要求也使得其价值相对较高。未来汽车电子电器功能日益丰富,电子电气架构不断更新,从而为汽车线束行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 EV Wire 的数据,新能源汽车线束单车价值平均在 5,000 元左右,传统乘用车线束则按照车型档次不同,一般汽车线束的单车价值在 2500 元、3500 元、4500 元不等。
假设传统汽车线束的单车价值按 3,000 元计算,结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工业产量数据信息,可以推算出 2021-2024 年全国线束市场总规模分别约为 853 亿元、952 亿元、1,097 亿元和 1,196 亿元。其中,传统汽车线束市场较为稳定。而新能源汽车线束市场规模则随着我国新能源车规模的增长迅速扩大,2022 年、2023 年、2024 年新能源线束市场分别同比增长 99.11%、35.82%和 34.44%。2024 年新能源线束市场规模约为 644 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整个线束市场总额约为 53.87%。
当前,与传统车型相匹配的汽车低压线束市场已经发展为较为稳定的存量市场。伴随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持续渗透,汽车高压和高速线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②行业发展趋势受到汽车行业发展的影响,汽车线束行业整体呈发展趋势如下:首先,汽车线束行业正朝着高电压传输与高频高速传输的方向演变。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普及和智能化功能的不断增多,汽车线束在能量和信号传输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线束制造商正在通过优化连接器、线缆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和工艺,来提升大功率电能和高频高速信号的传输能力。
其次,汽车线束正逐步向轻量化发展。轻量化是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对降低能耗、绿色环保有重要意义。汽车线束轻量化主要包括:材料轻量化、结构轻量化和布局优化。材料轻量化方面,使用铝导线替代传统铜线的轻量化方案将规模化应用,同时,使用碳纤维复合护套、薄壁绝缘技术进一步降低线束重量,提升整车续航能力;结构轻量化体现在减少导线线径、选用小型化的连接器、熔断丝和继电器等方面;布局优化方面,通过规范合理的电源分配系统原理、接地设计及线束布置设计让整车线束回路路径科学合理,更好地减缩线束回路长度,减少导线用量,从而实现整车线束重量降低。
最后,汽车线束的生产制造正逐渐向自动化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线束制造商开始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和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线束产品。由于汽车布线结构的复杂性以及智能制造在线束生产全流程中的普及程度有限,汽车线束的生产与组装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人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厂商的产能扩展。
目前,大多数汽车线束生产企业能够借助部分先进设备完成下线、压接等前道工序,然而,由于不同种类产品对工艺标准和操作流程的要求各异,且后道工序所涉及加工流程复杂、物料多、合并难,不利于智能化设备有效标识定位。因此,预装、总装等后道工序仍需大量人工投入。未来,自动化生产有望贯穿线束的工艺设计、生产、物流及生产制造管理等全流程。通过挖掘定制化中的标准化元素,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及智能化系统应用,自动化水平将持续提升,从而充分释放生产企业的产能潜力。
2、汽车线束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随着汽车电子电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线束在整车的电子电器技术含量和数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重视线束的设计、技术和制造质量。随着汽车辅助自动驾驶、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汽车性能的提升需求。
汽车线束作为汽车电器电子部件的重要连接载体,它不仅为整车电器电子部件提供电能和信号传输,还为控制回路提供基础连接,实现所有电器功能。因此,电气安全和信号精度对线束的连接稳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任何线路过载、短路、断路或电压波动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汽车线束产品的技术指标涵盖机械、电气、耐环境影响、材料等多个方面。
机械特性涉及安装尺寸、插拔力、机械冲击与振动等技术要求;电气特性则关注电路载流、信号传递、电磁干扰、电路保护等方面。耐环境性包括耐高低温、耐磨、耐腐蚀和抗噪等、材料性能不但要满足基本性能,还要满足环保等技术要求。
具备全服设计研发能力是未来线束厂商的研发能力重要衡量标准。线束设计流程通常包含需求分析、整车电源分配及原理图设计、整车线束 3D 布置设计、2D 线束图纸设计、样线生产、测试验证等,具备全服设计研发能力的线束厂商能够参与整车厂新车型的早期同步开发设计,理解整车设计理念和具体需求,在确保其汽车线束安全可靠、信号传递稳定以及电器功能控制精准的同时,综合考虑合理的线径和材料选择、最优的布局设计,以降低线束自身重量并优化成本。
在智能智造时代,为提高线束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需要结合精密机械设计技术、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技术,同时需要突破线束自动插植、自动布线、自动包胶和自动扎带等关键技术难点。
3、汽车线束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汽车线束市场由日本、欧美企业长期垄断,其中住友、矢崎全球市占率合计超 50%,其他如安波福、莱尼、李尔等也占据较大份额。海外线束巨头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整车厂商全服务战略合作伙伴,对车辆电气系统的各领域具备深厚开发经验,从而参与汽车线束的早期阶段开发,并享受更高的议价权和长期发展空间。在国内汽车线束市场,本土厂商数量众多、集中度和市占率相对较低,份额提升空间较大。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厂商已具备一定的同步开发能力,可以满足国产品牌整车开发的要求,但外资、合资品牌整车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开发体系和供应链,中国本土厂商由于欠缺经验,尚需一定时间积累磨合。近年来伴随汽车“新四化”快速发展、自主品牌崛起,本土线束厂商份额占比有所提升,少数线束企业已进入合资汽车品牌供应链体系。
同时,本土线束供应商凭借与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厂商的良好配套关系,率先打入其供应体系并获得先发优势,部分优质供应商在高压总成线束的设计开发上亦实现了技术突破,不仅在价格和毛利上形成优势,还依托新能源整车品牌的快速发展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推动了汽车线束国产化替代的加速进程。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中,欧美、日本企业占据主导地位,龙头格局相对稳定,泰科、安费诺、莫仕、安波福位居前列。
连接器是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往往由主机厂直接管控。汽车连接器的产品型号众多,研发和认证周期长,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近年来,我国汽车连接器制造企业无论从技术还是规模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以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崛起为契机,国内汽车连接器头部企业与外资差距逐渐缩小,并凭借细分领域的优势产品逐渐渗透,切入知名整车厂商的供应链体系。伴随汽车行业竞争加剧,汽车零部件迎来供应链调整机遇。
在国内市场,本土线束厂商在制造、物流等方面成本优势凸显,同时伴随规模扩大、生产装备升级,有望进一步巩固价格优势,提升国内车企业务份额。此外,近年来国内车企出海加速,随着国内车企由产品出口(整车出口)逐步向产能出口(海外建厂)转变,核心配套的线束及连接器厂商亦有望迎来出海机遇。
(1)矢崎总业株式会社(YAZAKI Corporation)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成立于 1941 年,主要从事汽车线束、汽车仪表、智能驾驶舱等汽车配件产业领域。在全球 46 个国家及地区设立了工厂或分支机构,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24 万人,主要客户包括奥迪、福特、通用、丰田、本田、日产等,2024 年财年实现收入 24,926 亿日元。
(2)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Sumitomo)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成立于 1897 年,以电线、电缆为事业基础,共延伸出汽车、环境能源、工业材料、电子材料、信息通信材料设备 5 大业务领域,其中汽车为核心业务,主要客户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现代、日产等。2024 年财年实现销售额 46,798 亿日元。
(3)安波福有限公司(Aptiv PLC)
安波福有限公司产品包括工程部件产品、连接器、接线组件和线束、电缆管理、电气中心以及混合高压及安全配电系统,主要客户包括福特、通用、大众、戴姆勒、奥迪等。2024 年实现收入 197.13 亿美元。
(4)李尔公司(Lear Corporation)
李尔公司于 1917 年在美国底特律创立,是全球汽车座椅和电子电气技术供应商,在全球 37 个国家设有 253 个工厂,共有约 16 万名员工,主要客户有福特、吉利、雷诺-日产、捷豹、大众汽车。2024 年实现收入 233.06 亿美元。
(5)沪光股份(股票代码:605333)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7 年,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主营业务为汽车高低压线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营产品包括成套线束、发动机线束及其他线束。产品涵盖整车客户定制化线束、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发动机线束、仪表板线束、车身线束、门线束、顶棚线束及尾部线束等。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上汽大众、奔驰、一汽奥迪、上汽通用、上汽集团、理想汽车等。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791,351.86 万元。
(6)壹连科技(股票代码:301631)
深圳壹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1 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主营业务为电连接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主要产品涵盖电芯连接组件、动力传输组件以及低压信号传输组件等各类电连接组件。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小鹏汽车、威睿电动、零跑汽车、欣旺达、尼得科、多美达等。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 390,506.90 万元。
(7)立讯精密(股票代码:002475)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4 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主要产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等领域。汽车业务包含汽车线束、汽车连接器、汽车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底盘、动力总成等电子电器产品,目前客户矩阵已覆盖国内外多家头部车企。2024 年 9 月正式启动对德国百年汽车线束厂商莱尼的收购行动,借助此次收购,将有望提升其自身在全球汽车
线束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汽车业务出海进程。2024 年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实现营业收入 1,375,762.86 万元。
(8)捷翼科技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0 年,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主营业务为汽车电连接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低压线束、高压线束、智能充电系统以及功能内饰件等。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中国一汽、宝马集团、比亚迪、吉利集团、理想汽车等。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126,821.56 万元。
(9)永鼎股份(股票代码:600105)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4 年,总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主营业务为光通信产品和电力传输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光通信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棒纤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CSP(消息运营)平台等,电力传输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海外电力工程总承包、汽车线束、高温超导带材、电线电缆等。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电信运营商和比亚迪、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汽车厂商。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11,116.08 万元。
(10)天海电子
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09月07日成立,天海汽车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海电子),是实力雄厚的汽车连接器科研生产企业和新兴汽车电子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其子公司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是连接器产品国内空白的填补者,是中国汽车零部件 (连接器)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是国内汽车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先后主持或参与起草多个国家或汽车行业标准。
主要生产车用连接器、高低压线束、汽车电子等产品 ,拥有强大的产品垂直整合能力,为客户提供汽车电子电器系统解决方案。产品配套通用、福特、大众等全球著名汽车厂家,国内知名民族汽车品牌。与新能源头部车企建立紧密业务联系。公司汽车线束占比均为83%以上,收入于2024年突破1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