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乘用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或常规燃料结合新型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具有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特点。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增程式电动汽车等。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概述
在新能源乘用车技术及性能不断提升、全球各国及各地区的政策支持以及消费者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推动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自2021年的620万辆激增至2024年的1,710万辆,在此期间複合年增长率达到40.2%。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从2021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23.0%。
展望未来,随著新能源乘用车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全球销量将达到4,230万辆,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16.3%,渗透率有望升至47.0%。
从不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来看,中国已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于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110万辆,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64.7%。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910万辆,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9.5%,佔全球市场的45.1%。于2024年,欧洲、北美及亚洲(不含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290万辆、160万辆及30万辆,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16.8%、9.4%及1.8%。到2030年,这些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010万辆、710万辆及330万辆,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23.9%、16.8%及7.8%。
从不同地区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来看,由于能源价格及充电基础设施成熟度等因素的差异,发展并不均衡。于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8.9%,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3.0%。然而,在除中国以外的地区,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11.8%,其中欧洲渗透率最高,为19.8%,其次是北美为9.0%,中东及北非为8.7%,而南美仅为2.8%。未来不同地区的销量增长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中国、欧洲及北美将继续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佔比较高的地区。到2030年,中国、欧洲及北美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预计将分别达到76.9%、61.2%及34.4%。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概览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自2021年的300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110万辆,2021年至2024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54.7%。于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为48.9%。随著中国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增加,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910万辆,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9.5%。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有望升至76.9%。同时,到2030年,中国燃油乘用车在乘用车市场的佔比将下降到23.1%,新能源乘用车将在整体乘用车市场结构中佔据主导地位。
从新能源乘用车不同动力类型的市场份额来看,目前纯电动汽车佔据主导地位,2024年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为630万辆,佔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56.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2.0%和11.3%。然而,增程式电动汽车有效解决了续航焦虑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有望成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到2030年,增程式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310万辆,佔市场的16.4%。与此同时,纯电动汽车仍将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增长板块,预计到2030年销量将达到910万辆,佔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47.8%。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
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畅销车型前20名中,自主品牌佔据主导地位,销量排名前20的车型中有18款为自主品牌。在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销量排名前10的车型中有7款为自主品牌。其中,问界M7在所有自主高端品牌车型中销量排名第一。这些自主高端品牌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的高端出行解决方案及卓越的辅助驾驶体验。随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中国自主高端品牌有望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及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驱动因素与发展趋势
智能化重塑消费者购车偏好。智能汽车功能的逐渐普及已成为中国和全球消费者的共识。于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L2及以上级别辅助驾驶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60%。智能化已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关键决策因素,其愿意为先进功能支付更高价格。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佈的《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年)》,90%的消费者愿意为先进的辅助驾驶服务额外付费,其中3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超过人民币10,000元。
随著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便利性及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提高,行业正朝著技术要求更高、应用场景更複杂的高级辅助驾驶领域发展,如城市NOA(自动辅助驾驶导航)。传统汽车品牌在辅助驾驶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而中国先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选择之一。凭藉技术优势,中国先进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有望引领全球汽车智能化变革。
人工智能为汽车智能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汽车智能化的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已从语言模型扩展到辅助驾驶领域。随著传感器、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不断进步,多模态大模型与端到端辅助驾驶的深度融合成为最新技术趋势。“人工智能+5G”的结合促进了车路云一体化的突破,融合了车辆、路侧及云端的信息,显著提高了辅助驾驶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加速了汽车智能化技术的迭代步伐。
产业跨界融合催生全新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引领下,汽车行业正呈现两大融合趋势。一方面是技术和产品深度融合,软件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实现端到端的有机融合,赋予汽车更强大的智能化与网联化功能;另一方面是产业跨界融合,整车企业、ICT企业、供应链企业以及终端用户服务企业等汽车全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通过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催生全新的商业模式与产品形态,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加速迈进,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中国汽车出口销量将持续增长。中国汽车行业连续两年(2023年及2024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于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达到120万辆,佔全球除中国以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20.5%,提升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全球地位。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主要流向欧洲、亚洲(不含中国)、南美及北美。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预计将进一步增长至390万辆,2024年至2030年的複合年增长率为21.7%。
随著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正通过合资、本地制造等战略深化海外市场一体化。这包括提升品牌价值、研发体系、供应链及销售服务网络,从而加强海外市场产业链建设。这些努力将成为未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自主品牌将继续快速增长。在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及快速迭代的推动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自主品牌正经历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1,11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940万辆,佔市场的88.7%。于2024年,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5的车型中,有4款为自主品牌,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展望未来,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自主品牌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重塑汽车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章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新能源乘用车的概念
一、定义
二、特点
第二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第三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22-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一、国内宏观政策发展建议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二)采取组合调控措施,确保物价水平稳定
(三)推动节能减排市场化运作
二、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政策分析
三、相关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第三章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一、市场发展概况
二、发展热点回顾
三、市场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
第二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技术发展
一、技术特征现状分析
二、新技术研发及应用动态
三、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消费市场分析
一、消费特征分析
二、消费需求趋势
三、品牌市场消费结构
第四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产销数据统计分析
一、整体市场规模
二、区域市场数据统计情况
第五节 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第四章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主要指标监测分析
第一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第二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第三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第四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第五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资产负债分析
第六节 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章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三节 华东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五节 华中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六节 西南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七节 西北地区
一、发展现状分析
二、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六章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四节 2022-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竞争分析
二、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竞争分析
三、国内主要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动向
第七章 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新能源乘用车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产品定位及市场推广策略分析
一、行业产品市场定位
二、行业广告推广策略
三、行业产品促销策略
四、行业招商加盟策略
五、行业网络推广策略
第八章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重点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第一节 上海乘用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第一乘用车集团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奇瑞乘用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重庆长安乘用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比亚迪乘用车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六节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第九章 2025-2030年未来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未来新能源乘用车行业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消费预测
二、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规模预测
三、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供给预测
二、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量预测
三、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需求预测
四、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供需平衡预测
第十章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新能源乘用车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新能源乘用车模式
三、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投资机会
四、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投资新方向
五、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25-2030年影响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25-2030年影响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25-2030年影响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25-203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25-2030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25-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一章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投资战略分析
第一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新能源乘用车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新能源乘用车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图表目录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生命周期图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国内、国际市场成熟度对比
图表:新能源乘用车产品行业主要竞争因素分析
图表:2022-2024年各季度三次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图表:2022-2024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图表:2022-2024年物价指数同比变化情况
图表:2022-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图表:2022-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增速
图表:2022-2024年外贸进出口情况
图表:2022-2024年各季度居民收入累计值
图表:2022-2024年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
图表:2022-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产品消费量变化图
图表:2022-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品牌集中度分析
图表:2022-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产能分析
图表: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图表:2022-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图表:2022-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图表:2022-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